【概述】:
月经不按周期来潮,时提前、时延后七天以上者,称为“月经先后无定期”,亦称‘经乱”、“经水先后无定期”。 《万氏妇人科》称其为“经行或前或后”,《景岳全书》则称“经乱”,《医宗金鉴-妇科心法要诀》称其为“愈期”。月经周期紊乱是本病的基本特征。
本病可连续两三个周期提前又出现1次错后,亦可能两三个周期错后又见l次提前,没有一定规律。如仅提前、错后三五天,不作“月经先后无定期”论。西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,以月经周期紊乱或前或后为主时,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施治。
【症状】:
肝郁:月经周期先后不定,经量或多或少,色黯红,有块,经前胸胁、乳房、小腹胀痛,经来痛减,脘闷不舒,心烦易怒,暖气食少,苔薄黄,脉弦。
肾虚:月经周期时先时后,量少,色淡,质稀,腰膝酸痛,头晕耳鸣,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,舌淡,尺脉细弱。
【艾灸取穴】:
月经先后不定期常规灸法
主穴 | 命门、曲骨、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下脘、中脘、巨阙、通里、太冲、曲泉、章门、期门、照海、膈俞、肝俞、肾俞、志室、三阴交、天枢、归来、足三里 |
顺序 | 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 |
灸法 | 每次选3-5穴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 |
【病因分析】:
本病多由肝郁和肾虚所致。肝郁疏泄失常,肾虚封藏失司,均可致冲任功能失常,血海蓄溢失度而致月经先后无定期。(1)肝郁:郁怒伤肝,疏泄失常,气血逆乱,血海蓄溢失度则月经周期先后不定、经量或多或少:肝郁气滞、血行不畅则色黯红,有块。肝郁气滞,肝经所循部位胸胁、乳房、小腹胀痛,经行瘀滞稍通,气机通畅,疼痛减轻:肝郁气机不利则脘闷不舒,时叹息为欲舒肝气的表现:肝失条达,情志不畅则精神郁闷或心烦易怒,肝气犯胃,胃气不降则嗳气食少。肝郁化热则脉弦、苔黄,无化热则舌象正常。(2)肾虚:肾气虚弱,封藏失司,冲任不调,血海增溢失常则月经周期时先时后:肾气亏虚、精血不足则量少、色淡、质稀。腰为肾之府,胞宫位于骶部,胞脉又系于肾,肾虚失养则腰骶疫痛,肾虚则髓海不足,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:肾主水,与膀胱相表里,肾气不固,膀胱失约导致小便清长。舌淡,脉细尺弱为肾虚之象。
【案例】:
【艾灸体会】:
1.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,保持心情的舒畅,以利气血畅达和肝之疏泄功能正常。
2.实行计划生育,避免劳累,节制房事,以利肾之封藏施泄功能正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