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述】:
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面造成的弥漫肝损害,如肝细胞变性,坏死、再生,纤维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,终至肝脏硬化。按病因可分为肝炎后性(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),血吸虫性,酒精性,中毒性(药物及工业毒物),胆汁性,瘀血性,营养性及代谢性肝硬化。
【症状】:
1、代偿期 代偿期症状较轻,缺乏特异性,可有乏力纳差,恶心,上腹不适,腹胀,腹泻等。肝脏轻度肿大,表面尚光滑,质地偏硬,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,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。
2、失代偿期
(1)全身症状:有消瘦,无力、低热,面色暗,营养障碍或下肢浮肿。
(2)消化道症状:有纳差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,饭后上腹不适及腹泻,肝脏缩小,坚硬,表面不光滑。
(3)出血倾向及贫血:多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不足及脾功能亢进,血小板减少而出现鼻衄,齿龈出血等,并伴有轻度贫血。
(4)内分泌失调:如性功能减退,睾丸萎缩、男性乳遍房发育,女性月经失调,出现蜘蛛痣,肝掌及皮肤色素沉着等。
(5)门脉高压的表现:有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,腹水及侧枝循环开放,如腹壁及食道下壁,胃底静脉曲张,痔核等。
【艾灸取穴】:
【病因分析】:
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,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、酒精性肝硬化、代谢性肝硬化、胆汁淤积性肝硬化、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、自身免疫性肝硬化、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、营养不良性肝硬化、隐源性肝硬化等。
艾灸取穴:
按肝病常规灸法(见肝炎栏下)治疗。有全身浮肿者先灸利水穴(见上篇“灸治要诀”),其中第2日穴须加灸石门穴(脐下2寸),灸30分钟。等下肢肿消,尚有腹水时即可按肝病常规灸法治疗。
【案例】:
刘某,男性。
病史及症状:患者有肝硬化腹水,曾住院治疗,未效。现腹胀,纳差,易疲乏,下肢浮肿,有腹水,肝脏变硬,左腿麻木。
治疗:嘱按肝病常规灸法自灸。因下肝肿不甚,未用利水穴。灸20天后:食欲很好,体力有所恢复,肠鸣多,每日矢气20~30次,下肢肿及腹水消退许多,肝脏已触摸不到;灸2个月后下肢肿及腹水全消退;左腿麻木已愈。精神、体质均显好,只是在面部及身体两侧出一些如小米粒大的疹子,觉痒。这是灸后湿气排出的缘故,以后自愈,如不退可灸曲池、大陵各25分钟。灸至3个月,病愈。
【艾灸体会】:
灸后积气,积粪、积水渐渐排下,于是食欲增加,体力恢复,各种病症均可望好转,但肝脾触诊的改善不明显。
肝硬化患者情绪易于波动,因发脾气或郁闷而致病情反复的事例是有的,如若家人能体谅、容让这些患者,便之处于融洽的生活气氛中,对病情的好转有保证。
病症消失后,不做重体力,不再饮酒,并巩固灸半看时间是必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