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述】:
羞明俗称怕光,目羞明是指眼睛在遇到明亮场所之时,痛涩,畏避难睁的症状。目羞明是常见于内外障眼病中的症状之一。无论虚证实证都可见到。因此辨其寒热虚实,气血阴阳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,以正确指导治疗。
现代医学之角膜、结膜、巩膜等发生病变,出现畏光症状时,可参考本症辨证治疗。
【症状】:
(1)风寒:双目发赤微痛而涩,眵多如糊,眉头肿胀,恶风寒,流清涕。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(2)风热:目羞明涩痛,白睛红赤,眵少泪多,身热恶风,常常先患一眼而后累及双眼,并具有传染性,老幼均可感染,同时发病,在“天行赤眼”中常见。
(3)气阴两虚:羞明怕热及白睛赤痛症状
均较轻,视物昏花,干涩不舒,目喜闭不喜开,头晕耳鸣,口干咽燥,大便溏薄,畏寒,舌苔薄白,脉细。
(4)气虚风热:目赤羞明,痛涩难开,眦角发紧,迎风流泪,久视昏花,微热汗出。舌淡,脉细而数。
【艾灸取穴】:
目羞明常规灸法
穴位 | 大陵、命门、筋缩、上星、印堂、神阙、中渚、神门、合谷、太冲、阳白、丘墟、心俞、肝俞、四白 |
顺序 | 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 |
灸法 | 每次选3-5穴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 |
【病因分析】:
(1)风寒羞明:风寒之邪,侵袭皮毛,内合于肺,肺卫不和,因而出现恶风畏寒,鼻塞流涕等症状,肺又主气,肺之精腾为白睛,若肺气郁滞,脉络受阻,则会出现目赤微痛而涩,羞明怕热,不敢睁眼。
(2)风热羞明:目为火之户,易感受热邪,火热炎上,目窍先患为灾,火热甚则为毒,风火相扰则致害更甚,故患者疼痛羞明,目赤流泪较重,且多累及双眼,具有极强的传染性,不分老幼,均可传染。风寒羞明与风热羞明:两者均有风邪,一为风寒束表,羞明目赤较轻,伴有恶风畏寒,鼻塞流涕等风寒表证可作为辨证依据。另一为风热所感,甚至可以化为风毒为害,羞明目赤疼痛流泪较重,并具有传染性。
(3)气虚风热羞明:气虚则腠理不固,风热上乘目窍。故目赤羞明,涩痛难开,眦角发紧,不耐久视,视久则昏花,乃素体气虚,目失濡养,光华不足,复感风热外邪所致。
(4)风热羞明与气虚风热羞明:前者为风热所犯,无体虚之内因。后者乃是由于体弱气虚,腠理不固,风热乘虚而入所致:赤痛羞明较轻,同时伴有不能久视,微热自汗等表现。
(5)气阴两虚羞明:气阴亏损,不能上充清窍,故视物昏花,目喜闭不喜开,耳聋或鸣,津液不足,口干咽燥,水不涵木,木火侮金,心火上炎,故白睛赤痛,羞明怕热。如伴有便溏、畏寒,乃是气虚阳衰,失于温煦之象。
气虚风热羞明与气阴两虚羞明:其共同点是均有气虚之内因,但前者为风热症,为虚实夹杂之候,后者除有气虚之外,还有阴虚表现,甚者水不制火,虚火上炎于头,可见头晕耳鸣,口干咽燥.目干涩不爽等症:气虚甚者还可导致阳气不足,症见溏,畏寒。
羞明为眼科常见症状之一,但有虚实之分。暴发羞明者,必见赤肿而涩,不敢睁眼,属实证。久病气血两虚,或阴阳俱损,不能运精养目,亦会羞明畏避。
【案例】:
【艾灸体会】:
畏光羞明症有虚实之分.实则为风邪,火热内盛之证;虚则为阴血不足、目失所养之侯,或为血虚风邪乘虚内侵之虚实挟杂证。在临床上,对各型眼病患者出现羞明畏光症状时,均可运用针灸疗法随证加减辨证论治,收效显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