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艾灸病例库 > 五官科 > 眼科 >

 

夜盲

    【概述】:
    夜盲.指入暮或居暗室之中,则视物不见,或昏蒙:而白昼视觉正常的症状。夜盲,古称“雀目”、“雀盲”、“鸡盲”或“鸡蒙眼”等,因其多见于小儿,故也有“小儿雀盲”之名。

    【症状】:
    (1)肝血不足:每至日落之后,视力昏暗,不能见物,双目涩痒羞明,瞬目频作,时轻时重,甚则黑睛溃烂生翳,伴见头晕心悸,面白无华,舌淡苔薄,脉弦细等血虚之象。 (2)肝肾阴虚:白昼目明,日落之后则不见物,眼干不适,心烦少寐,腰疫腿软,遗精,头晕,口干咽燥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 (3)脾气虚弱:入暮不能视物,视野狭窄,伴见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,纳呆便溏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濡等一系列气虚症状。 (4)脾肾阳虚:昼视通明,暮无所见,视力减退,形寒肢冷,腰膝疫软,阳痿早泄,五更泄泻,小便清长,舌质淡胖,苔白腻,脉沉细,两尺微。 (5)气血两虚:头晕目眩,夜视罔见,视野狭窄,面色苍白,心悸气短,神疲乏力,失眠多梦,动辄汗出,舌质淡,脉细弱。

    【艾灸取穴】:

    夜盲常规灸法

    穴位 命门、筋缩、上星、印堂、颈四椎旁、神阙、中脘、中渚、合谷、曲泉、章门、期门、瞳子髎、头临泣、风池、光明、丘墟、照海、肝俞、肾俞、巨髎、足三里
    顺序 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
    灸法 每次选3-5穴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
     

    【病因分析】:
    (1)肝血不足夜盲:多因素体虚弱,或失血,或久病血虚,肝血不足,致使神水神膏失其涵养,初则两目干涩,继则入暮目无所见。血虚不能上荣,故头晕:血不养心.故心悸,舌淡,脉细。 (2)肝肾阴虚夜盲:多由上证发展而来,亦可因素体阴虚,房事不节,阴精亏损,髓海空虚,无以上养而充睛明,故入暮不见,视野狭窄。肾水不足,腰府空虚,故头晕耳鸣,腰腿疫软:阴虚则热盛动火,故心烦少寐,口干,遗精。伴见舌红少苔,脉细数亦为阴虚内热之象。 (3)脾气虚弱夜盲:多因饮食不节,劳累过度,或思虑伤脾,而致脾失健运,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头目而致。脾气虚弱,故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,舌质淡,脉细濡。(4)脾肾阳虚夜盲:多由上证发展而来,而又重于上证,二者常互为因果。脾肾阳虚夜盲,多因脾气虚弱发展及肾,或素体阳虚,脾肾两亏,清阳不升而见。阳虚生外寒,故形寒肢冷,脾肾阳气不足,故腰膝疫冷,阳痿早泄,甚则五更泄泻,舌淡胖,脉沉细。 (5)肝血不足夜盲、肝肾阴虚夜盲与脾虚气弱夜盲、脾肾阳虚夜盲:四者之间总由血虚发展至阴虚,气虚发展至阳虚。前二证为阴血虚,后二证为阳气虚。 (6)气血两虚夜盲:多因久病,或素体脾胃虚弱,气血生化乏源,无以滋养头目,故人暮不见,视野狭窄。气血两虚则头晕目眩,面色苍白,心悸少寐,气短自汗,色淡而胖,脉细弱。

    【案例】:

    【艾灸体会】:
    多食含维生素A的蔬菜,多吃些动物肝脏及蛋类,避免过度疲劳,禁食有刺激性及燥热食物,不饮酒、抽烟等。

    长按二维码查看病例:【夜盲】
    免责声明